情緒管理,開啟與青少年溝通的鑰匙

口述:陳秀娟  文:曾秉常


是什麼樣的課程,能讓原本個性急躁的孩子試著冷靜下來,調整自己的情緒?又是什麼樣的課程,能讓常起衝突的青少年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用同理心為對方著想?

來到得勝課程的結業式,同學們神采奕奕地報告著,如何在生活中應用《情緒管理》課程中學習到的溝通技巧,甚至班導師也陪著同學們一起把這段學習歷程改編成短劇。看著原本剛升上國中彼此還很生疏的孩子們,現在已經逐漸懂得欣賞和接納彼此的優缺點,站在教室後方聆聽的陳秀娟不時點頭回應,眼神充滿欣慰。

 

編織情緒的守護網

多年來陳秀娟和團隊的志工老師們,透過和班導師、學校輔導室的配合,組成細密的守護網,持續陪伴受到情緒問題困擾的青少年。「其實會有情緒困擾的不只是青少年。像我自己,無論是面對家人、團隊,或是學生,彼此難免會產生情緒,可是在備課和教學的過程中,自己也會咀嚼反思,獲益良多。」

雖然大人常常會覺得青少年很難溝通,其實當青少年面對問題時,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大人才聽得懂,而《情緒管理》就像是打通了彼此在溝通上的任督二脈。陳秀娟笑著說:「其實我和學校的導師們也會在群組裡面彼此交流,像是如何面對學生五花八門的問題,如何替孩子們的品格教育打好基礎等等。」

「之前曾有家長向班導師反映,覺得自己的孩子最近怪怪的,但是又問不出什麼。當時剛好我在學習手冊上發現這位學生是因為在感情方面遇到問題,內心充滿掙扎。」於是在和班導師討論後,三方面彼此配合,共同經營出一個讓孩子感到安心的環境,能適當紓解情緒。

 

願意學習和改變的心

面對說不出的心事,或是失控的情緒,孩子們往往會被貼上「不守規矩」、「叛逆」等負面標籤,久而久之就更不願意開口了。陳秀娟認為,「其實我們不該輕易替孩子們貼上標籤。身為志工老師,我覺得透過得勝課程和學生培養起來的默契,反而可以成為班導師和家長們,跟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樑。」

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遇到讓人感到氣餒的時候。「當自己用心備課一整個星期,來到班上卻看到學生愛理不理的,甚至把學習手冊或禮物丟到垃圾桶,難免會產生情緒。」她說。「但是如果換個角度,站在學生的立場,就能了解當他們上了一整天的學科後,要繼續集中精神有多難。這時候我們不只需要轉換情緒,還要適時調整教學方式,像是透過團康活動或話題討論,簡化教學的內容,加深學生的印象。」

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從最初懷著戒心,害怕被排擠,不知道怎麼回應老師的問題;經過《情緒管理》的學習,開始懂得說出自己的感受,願意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是師長們和孩子彼此經過長時間的磨合,願意敞開心信任對方,所以帶來關係上的改變。陳秀娟認為,「無論是孩子或是師長們,都需要有一顆願意學習的心,試著去調整,去改變,就會慢慢地成長,成為真正的得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