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未來的反毒時空探員

口述:陳健榮  文:曾秉常

在得勝者舉辦的「反毒者聯盟」實境闖關遊戲中,國中生們一個個化身為實習探員,在領隊志工的引導下,循線探索遊戲中虛擬角色「吸毒少年阿克」陷入毒癮的心路歷程。活動過程中,學生不但在身體上體驗到吸毒後產生的暈眩、頻尿等副作用,更透過身為吸毒過來人的講師現身說法,進一步了解為什麼青少年這麼容易就會受到毒品誘惑。

避免青少年染毒,親子關係是重要關鍵

身為過來人講師之一,桃園日光之家的陳健榮主任也帶著一群年輕志工團隊參與其中。陳健榮年輕時曾經因為對朋友講義氣而接觸毒品,然而在經過辛苦的戒毒過程後,他和太太胼手胝足建立了日光之家和日光書房。他表示,原本計畫要成立的是成人戒毒中心,想幫助更生人在戒毒後擁有在社會謀生的能力,然而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被送來戒毒。

根據陳健榮觀察,他發現吸毒者的年齡層有降低的趨勢,因為目前在日光之家的青少年比例已經超過50%,其中有許多人家庭背景相當優渥,甚至身上名牌服飾、最新型手機比比皆是。然而對於衣食無缺的孩子們而言,毒品其實是用來填補內心空虛的止痛劑。陳健榮說,「青少年會碰毒,表面上是因為好奇、追求刺激,或者想爭取同儕之間的認同和包容。然而,家庭功能的失衡也是很嚴重的問題。」

「當家長們忙著工作賺錢,卻忽略了陪伴的時光,等到發現孩子染上毒癮時,即使付上加倍代價也不見得能挽回失去的親子關係。」陳健榮感慨地說,「而且家人的支持程度,對青少年戒毒是否成功影響很大,因為不是送過來就沒事了。」即使在保護管束期間青少年再努力戒毒,但在回到原本的環境後,如果還是無法獲得親情的支持,當他們再次遇到誘惑時,還是會選擇走回吸毒一途。

 

建立使命感,成為反毒好榜樣

在「反毒者聯盟」活動過程中,眼看著少年阿克因為家庭問題,加上同儕壓力,一步步被誘導落入毒品陷阱。同樣也因為種種因素曾身陷毒窟的青少年志工回憶說,原本自己也像參加活動的學生一樣,感覺毒品離自己的生活好遙遠,完全沒有戒心。但是為了逃避來自家庭、學校的壓力,或者看到朋友都在吸毒應該沒問題,等到自己意識過來的時候,卻已經染上毒癮了。

因為這次有機會在活動中擔任關主,日光之家的年輕志工們也紛紛表示,感覺自己好像從吸毒者變身為反毒大使,開始會想成為年輕的弟弟妹妹們的好榜樣,在心裡面警惕自己千萬不能再碰毒品了。

他們已經察覺到,過去吸毒的行為讓自己付出很大的代價,無論是在法律上或是行動的受限,更嚴重的是失去了家人之間彼此的信任、需要忍受外界投射的異樣眼光,還讓他們對自己感到很失望。無論是在日光之家獲得陳健榮主任的支持,或是擔任「反毒者聯盟」關主的經驗,這些都能在他們內心建立一道防火牆。即使未來有可能再次受到誘惑,但他們已經有智慧去分辨,更願意努力活出嶄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