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連結:換個角度,從同理對方的需要開始

口述:朱老師(臺北志工團隊召集人)採訪整理:曾秉常


美國文學家馬克吐溫筆下的頑童湯姆充滿了活潑的想像力,連粉刷圍牆這件苦差事,因為他轉換了一個角度來欣賞自己所做的事,反而吸引了身邊原本想嘲弄他的孩子,跟著他一起刷油漆。在得勝課程的班級中,也有志工老師透過刷油漆突破和學生之間的隔閡,凝聚師生之間的向心力,到底她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好久沒有人擁抱她了

雖然經過《問題處理》和《情緒管理》等課程的志工培訓,但是當朱老師和師丈第一次進到學校上得勝課時,對於該怎麼跟學生建立關係,還是會感到相當緊張。幸好,在前面兩學期曾經批改過班上學生的作業,所以在實際跟學生面對面時,很快就能認出他們的名字和臉孔。經過幾堂課後,由於班導師看見朱老師夫婦很願意投入時間關心這些青春期的孩子們,便透過輔導室邀請她擔任認輔志工,陪伴一位需要關懷的轉學生。

當時的輔導室老師鼓勵她,只要當作是陪學生聊聊天就好,然而所謂的「聊聊天」其實並不簡單。例如這位需要被關懷的轉學生圓圓,因為家中發生變故,讓她感到自己被當成人球般對待,因此對大人比較缺乏信任感。當朱老師在輔導室看到她時,忍不住心疼地抱了她一下,沒想到她卻眼光泛紅,掉下了眼淚。朱老師趕緊問她:「妳怎麼了?身體不舒服嗎?」她哽咽地回答:「因為好久沒有人願意抱我了!」

原來,當大人忙著處理自己的情緒和糾紛時,身邊最需要被呵護和疼愛的孩子們卻輕易地被遺忘,連一個有溫度的擁抱都顯得如此珍貴。後來,這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在班上引起了連鎖反應。因為在那天被擁抱後,圓圓也開始會在下課時間擁抱其他女同學,後來班上的女孩子們也愈來愈喜歡彼此擁抱,感情愈來愈好。朱老師笑著說:「現在她還跟我保持聯繫,每年都會特別打電話祝我教師節快樂。」

 

讓他感受到,愛是不需要條件的

為了拉近彼此的距離,朱老師會用心記下每個學生的生日,為他們預備一份生日蛋糕。也因為這份小貼心,連本來在班上特別淘氣的小可,在他收到生日蛋糕時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在作業本上寫下他的留言,「我常常上課跟同學講話,干擾老師上課,為什麼老師還願意送蛋糕給我呢?」朱老師也在本子上回應他:「老師送你這個蛋糕,不是因為你表現得好不好,而是因為老師愛你。」

雖然只是送出一份生日蛋糕,但是也讓朱老師發現孩子們純真的一面。有位在上課當天收到蛋糕的學生,下課回家的路上又遇到朱老師,他開心地對朱老師說,這是他第一次收到生日蛋糕,所以好珍惜這份禮物,要留著慢慢吃;也有學生寫說,因為妹妹很喜歡蛋糕,所以他要在下課後帶回家分給妹妹吃。朱老師感動地說:「無論我們有多忙或多沒時間,不要忘記起初的心,因為孩子們要的不多,只是需要感受到被愛。

粉刷教室,凝聚孩子們的心

國中階段的孩子內心充滿好奇,渴望尋找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也會很在意被貼上的標籤,朱老師團隊所接觸的第二個得勝班級也遇到這樣的問題。由於朱老師的女兒也在這個班級,身為家長,她在家中常聽到孩子訴苦心中的煩惱、對班上秩序的擔憂;身為志工老師,也從其他老師口中得知,這個班級在生活秩序評分中常常吊車尾,導致孩子們內心覺得被貼上負面標籤,師生關係逐漸產生隔閡。

由於當時教室牆壁的油漆有些褪色,於是朱老師夫妻靈機一動,就跟班導師討論想透過重新粉刷教室的方式,凝聚班上的向心力。原本刷油漆是件麻煩的工作,除了刺鼻的油漆味,還有粉刷時難免會把衣服弄髒,有點吃力不討好。但是如同馬克吐溫那份充滿想像力的巧思,朱老師和師丈先替同學們把工具都預備好,在動工前還耐心地帶著同學們討論如何分配任務。

因為有了課堂上《問題處理》的學習經驗,雖然忙得汗水淋漓,但在粉刷過程中學生們彼此的分工都還算順利。當他們看著整間教室在經過粉刷後顯得煥然一新,內心也充滿成就感。而且,因為是自己用心粉刷完成的教室,他們也格外珍惜這件「作品」,打掃時特別賣力。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後來當班上再度換教室,朱老師又一次號召班上同學一起粉刷,這次有更多的學生願意參加,甚至連班上的家長會委員都願意主動提供油漆塗料,師生之間的關係也開始有了正向的突破。

此外,朱老師自己的孩子,也因為從國中開始就喜歡透過攝影紀錄和同學們及師長互動的美好回憶,後來不但在師長的支持下考進理想學校,畢業後更把國中時期的興趣升級成為自己創業的基礎。

 

當刺蝟小子吸收了情緒管理果實

在漫畫《海賊王》中,當主角們吸收了某項能力果實後,就能將這項能力內化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當志工老師們將豐富的人生歷練,並且帶著《問題處理》、《情緒管理》等能力果實來到課程中,對青少年提升自信、改善人際互動能力是相當有成效的。

在上學期進班前,朱老師事先聽說這個班級有位刺蝟男孩小威,因為缺乏情緒管理能力,國小就曾經有過和老師起衝突的紀錄,上了國中後他依然為自己的人際關係感到困擾。然而在經過志工老師一年多的陪伴後,他不但在得勝課程中願意主動發言,而且每次收到志工老師獎勵他的得勝卡,都會開心地收藏起來,臉上的表情也愈來愈有自信。

原本只要被激怒就會爆發強烈情緒的小威,有一次因為班上要參加期末歌唱舞蹈比賽,當他因為忘詞被同學們取笑時,原本以為他情緒就要爆發了,沒想到小威竟然只是向嘲弄他的同學們微微一笑,然後摸著頭說,「不好意思,是我跳錯了,我會多花點時間練習的。」

 

從「我」到「我們」,持續愛的傳承

當新課綱上路後,不但改變了過去強調知識為主的教育,老師的角色也從傳統單方面傳授知識的傳道、授業、解惑,轉變為和學生互相學習、進行引導反思的主持人、帶領人。而當老師主動開啟聆聽的管道,欣賞每個孩子的不同,而不再是用成績、秩序的好壞等刻板印象替學生貼上標籤,他們才會開始欣賞彼此的不同,接納彼此的差異。

以朱老師所接觸的班級為例,由於班導師很注重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常花時間一對一聆聽他們的想法,甚至在聯絡簿上也會寫下滿滿的貼心回應,並透過在學習過程中觀察到學生的特質和需要,協助他們規劃未來升學或就業方向。此外,除了主要的學科之外,也會和志工老師們配合,透過《問題處理》、《情緒管理》等課程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提升人際溝通等能力,因此班上的學生也特別積極,希望能回應老師對他們的肯定。

除了自己持續參與校園品格教育,朱老師的孩子們在國中時期上過得勝課程後,如今也成長為新一代的得勝志工老師及批改小天使,回過頭來關懷陪伴母校的學弟妹們。如同美國品格教育大師李寇納教授(Dr. Thomas Lickona)所說的,「我們栽種的好事雖然不一定總是短期見效,但是最終必能真正收成我們所栽種的。」(伍爾本,《人生最需要的的20件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