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於 2015 年宣布「2030 永續發展目標」,其中富含 17 項 SDGs 核心目標,延伸出 169 項細項目標、230 項指標,全球人民都該關注的議題通通都被指引出來,不僅是環境保護,當中更包含弱勢貧窮、糧食危機、性別平等及和平正義制度等項目,大至整個國家經濟體系,小至個人權利,通通都需要全民一起來響應!
現今台灣許多社福機構正分別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關注永續議題(SDGs) ,甚至針對特定的 SDGs 作出行動對策,持續以實際服務參與在「永續」的行列。我們發現,在這些社福機構當中,都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共同之處一「善的力量」。這份精神讓許多社福機構不斷努力地投入在自身的領域之中。
永續傳善,啟動善的循環!
若要使學生及社會大眾對全球永續議題作出響應,就不再只是傳遞知識,而是更進一步傳達背後那份真摯的「善的力量」,因此,我們期待《永續傳善》課程,除了能夠讓學生及社會大眾認識台灣「善的力量」之外,更期盼能夠使這份力量傳遞下去,啟動「善的循環」,促使學生及社會大眾,對於所在的社區、社會產生共感、共情的啟蒙,紛紛響應永續議題,投入在傳善的行列之中。
課程核心概念
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的關鍵影響者,透過本課程,他們將學習SDGs,關注全球與在地社福議題,培養批判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同時,內化「善」的精神,實踐永續行動,啟動善的循環。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具全球視野的行動者,讓學生為未來創新解方做好準備!
課程四大亮點

課程三大主題
《永續傳善》富含認知單元與應用單元,透過社福案例探討,提升學生對永續議題的理解與行動力。

課程特色
透過課程,學生可以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不僅認識台灣的社福機構,更能開始關注世界議题,成為世界的公民,期盼學生能夠投入永續的響應行列,與世界接軌。
永續傅善課程的每個單元中,皆富含該單元想要傅遞的「核心品德」,不僅讓學生有知識上的學習,更能將其背後的精神内化,成為個人特質的一部分。
為強化良善價值信念的傳遞,在課程中設計「傳善小種子」,提供學生佳言美句,期盼將良善的價值信念,播植在學生的生命當中。
結束主要課程之前,學生可以依據課程內容的活動及學習,認識機構的服務之外,亦能思考該機構對應哪些SDGs,讓學生成為「SDGs辨識員」,對於永績發展目標亦能更加以掌握及分辨。
課後,期待能夠啟發學生思考要如何投入行動,從「我」開始,在生活當中發現他人的需要並實際行動,因此在課程學習單上設計「生活小改變」的環節,提供學生將其行動紀錄下來。
課程實施分布







歡迎欲了解課程內容者,與我們聯繫!
聯絡資訊:02-2501-1220 課發部 張雅婷 組長 bekind@champ.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