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應靜怡(資深媒體人)
多年前,有位聽友寫了封長信,說「家庭會傷人」,雖不斷努力,父親始終不接納他這個兒子,而這些年的掙扎,使他無力往前……。
是的,一個家如果內耗,會使每一位成員精疲力盡。
因著多年主持家庭廣播節目,我有機會觀察並發現另一面向: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雙方的接納,若得到父或母一方、沒得到另一方時,其殺傷力依然強大。最奇妙的是,孩子更加渴望父母彼此接納與相愛!例如有的爸媽都欣賞孩子,但大人間失和,仍舊耗掉了孩子的幸福力量。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孩子的自我價值,必需建立在自我接納,加上家庭所有成員之間愛的互動,才能全面幫助孩子健全平衡發展。
家庭很重要,而學校與社會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當社會事件發生,媒體將學校名稱報載出來,似是指出學校該負責。但學校老師通常無奈,認為特質是在家養成的。所以社會怪學校,學校怪家庭,家庭又該怪誰呢?
現在我擔任家長會學生輔導委員,發現一個危險因子:學生如果採用成績或外在表現來「維持」父母的肯定,一旦表現不佳或功課受挫,很容易掉入情緒谷底,甚至衝動做傻事。但在憾事發生之前,孩子還極力維持「表現」正常,至少表面上,所以家長通常無從察知。我常思考,如果家中有的狀況是藏在深水中,就需要一些外來客觀意見與協助,幫助家長看見,因此,社會、學校與家庭應三方互助。
更早時我擔任家長會輔導組召集人,發現家長雖都想要小孩幸福,但是分數與表現會偏導人的視線,以致忘記了最起初的幸福是從家開始的。這是一個根基,我叫它「幸福蓄水池」,它的體積大小與根基是否穩固,與原生家庭的幸福程度有關。但若如先前提的那位聽友一樣,始終得不到家人的肯定與接納,學校與社會的「重要他人」角色就要更加出力。
因為有人聆聽,讓這個家有了新的機會
想起有位聽友說,某天只聽到節目最後五分鐘,但令她當場痛哭,決定不離婚了,要為婚姻努力。這改變了她的人生。還有另一聽友說她曾從事八大行業,有時心中憤恨無處訴,就在家砸東西,甚至曾引發鄰居報警。她說,聽了節目又和我們談了之後,比較明白了,也知道如何去面對。電話中她不住道謝。這一些服務家庭的力量、關鍵「重要他人」角色,對成年人的幫助如此明顯,對青少年的影響將更深遠。
每一個家都有自我盲點,以致於我幫忙處理一些事件時,常聽到家長說:「作夢都沒想過會發生」。我相信這並不是家長在推卸責任,不是不用心;相反的,許多都是關切、注重教育的家庭,但是,畢竟人沒有完全的。
再多事後檢討,孩子們也還是已經付上代價。與其事後懊悔,不如及早幫孩子找到有專業知識及愛心的輔導團隊幫忙,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一起引導前行。所以絕對不是等到某個家庭成為高風險時,各方才投注力量,而是在平時,師長、志工老師、輔導老師……就成為每個家庭與個人的幫助,這就如同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彼此造就出美好的幸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