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面對習得的無助

 口述: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文字整理:謝之婧(東海大學服務學習課程)

 

有位聽眾朋友來信說,她的孩子才上小學六年級,但放學回家時總是一臉疲憊。後來發現孩子會熬夜,原來是在床上玩手機,問他怎麼不專心做功課,孩子沒好氣地回答:「不用妳管!反正我再怎麼用心寫,成績都還是那麼爛!」身為家長,面對孩子在學習上的挫敗,該怎麼辦呢?

揭開實驗的真相

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叫做「習得的無助」,它會糾纏孩子的心,對自己失去自信。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1961年曾進行一項動物實驗。當時他把兩隻狗分別關在實驗室的籠子裡,當籠子通電後,其中一隻可以透過鼻子撞擊牆壁讓電流停止,另一隻則是無論如何掙扎電流都不會停止。當他把這兩隻狗轉移到另一個只有半邊通電的籠子後,他發現原先有辦法讓電流停止的狗很快能找到掙脫的方式,另一隻狗卻放棄掙扎了,無助地趴在通電的地方忍受電擊的折磨。

這項實驗在美國教育界產生很大的迴響,人們發現原來那些居住在貧民窟的孩子不是沒有能力,只是從小就被視為無用的人,導致他們失去學習的動力與自信,這呼應了塞利格曼的實驗,習得的無助對孩子們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正向的支持,培養學習的熱情

所以,後來哈佛大學設計了一套學習計畫,在不傷害孩子們自尊心的前提下,給他們更多的學習機會。當孩子們在學校認真學習收穫很多時,臉上的表情想必是快樂、充滿成就感的;但是當孩子在學習上受挫,放學後肯定是一臉疲憊,只想透過玩手機或吃零食舒壓,因為在虛擬世界中才能滿足內心缺乏的成就感。

因此,培養孩子們的熱情是相當重要的。以瑞典知名撞球選手勞倫斯(Ewa Laurance)為例,她14歲才開始接觸撞球,然而當她全心投入這項運動時,可以連續練習一整天,日積月累的努力讓她成為世界頂尖的選手。若想要幫助孩子脫離習得的無助,就要多給予鼓勵和肯定,陪伴他們發掘自己的熱情所在。

 

快樂的祕密是自由,而自由需要勇氣

建議家長們不妨趁著假期,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例如閱讀能力的養成,不一定要勉強孩子們閱讀經典,而是讓他們願意去嘗試,發掘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當他們能在家長和同儕之間獲得肯定,就會更有自信,因為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

然而,這樣的自由並不是無限上綱,如果孩子們想投入自己喜歡的事,也必須要有勇氣負起該負的責任。雖然現在玩網路遊戲有機會成為電競選手,但學生的本分就是讀書和做作業,必須先盡好自己的本分才能獲得相對的自由。因為快樂的祕密是自由,而自由的祕密是勇氣,必須先把分內的事做完,才能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事。